来源标题:一家四口定居北京 是个地道中网迷 他从开罗来 教中国孩子打网球
作为亚洲级别最高、最具影响力的网球赛事之一,2024年中国网球公开赛于9月25日至10月6日在国家网球中心举行。
和很多网球迷一样,来自埃及的网球教练塔里克,也很关注这场金秋时节的网球盛宴,他也是“中网”忠实的观众。
从埃及首都开罗到中国首都北京,85后青年塔里克把一家人迁居到了中国,经历了“这里是安全的”初印象,如今的他已逐渐“在北京找到了自己”。
塔里克的大女儿
赛场鼓励学员
球场训练
塔里克和学员在参赛现场
求知 哪怕远在中国
来中国之前,塔里克对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充满想象。
中国历史文献很早就记载了埃及和亚历山大城的名字,埃及也有句谚语“求知,哪怕远在中国”。这句1400年前的谚语,记录了中国与埃及源远流长的友好交往历史。
塔里克说,这句埃及谚语是他对中国的初印象。2018年前,他甚至从未到过亚洲国家,但他会下意识地亲近中国这个陌生国度,认为“这里是安全的”。
1985年,塔里克出生于埃及开罗。他5岁时开始接触网球,10岁决定走上职业道路。作为运动员,他在埃及的网球俱乐部刻苦训练,后来成为埃及青年国家队的主教练。
六年前,塔里克在Facebook看到了一位朋友Mido的帖子,这位朋友已经在北京生活10年,对方询问他是否愿意申请来北京的工作机会。那时,塔里克正在埃及阿赫利俱乐部担任总教练,和埃及的顶级选手、教练们一同工作了许多年。但是,他还是回应了这位朋友。他觉得这个东方国度似乎有种魔力,吸引着他去看一看。
正是这种简单而朴素的想法,让这位优秀的埃及青年网球教练,飞越万里来到中国。到达中国的第一天,他就从机场直奔公寓,进屋后倒头大睡,直到被饥饿感叫醒。还没来得及换钱,也没和单位对接,他就独自走出了门。
“当我走上街,打开在埃及下载的App时,才发现原来的系统已经无法使用了。”塔里克说,他迷茫地在街头徘徊,直到身边一位骑着电动车的男士忽然减速停下,询问情况。可惜塔里克对中文一窍不通,只能用手势比划着,表达自己想去吃饭。“对方明白后点头招呼我,很奇特,虽然是陌生人,但是我潜意识里觉得对方不是坏人,就和他走了。”送塔里克到达最近的麦当劳后,这位热心市民便离开了。
随后,塔里克又遇到国际信用卡不能支付的难题,他只好再次艰难地用肢体动作告诉麦当劳的工作人员。“店铺服务员最后和我说,有困难可以免费拿这些食物,我特别惊讶,觉得他们真的太友好了。”塔里克回忆起在中国第一天的经历,心里依然很暖。
创办网球学院担任主教练
网球是一项极具竞争力的运动。作为集场地、装备、培训、竞赛等多种消费元素于一身的运动项目,网球近年来在中国快速普及和推广,拥有世界上最多的网球观众。但作为一项顶级职业化赛事,职业网球进入中国不过25年,其中很多人是因为网球运动员李娜才去关注网球。塔里克曾指导过埃及国家队U14,有着丰富的WTA/ITF教练经历,他很自然地就注意到包括李娜在内的中国网球运动员此前取得的成绩。
在埃及执教期间,多项国际性的比赛让他和球员们见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在看了多个国家和地区网球的发展后,他也感到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局促。“网球是一项非常昂贵的运动,你必须花很多钱来练习和参加各种比赛,即便我已经进入埃及很不错的俱乐部,可我要找到更高水平的训练方式并不容易。”于是,塔里克将目光锁定到了中国。
“我希望自己从新的地方出发,向外扩展,找到全新的自己。这个过程中我确实有机会在欧洲、美国工作,但我总觉得那里只适合旅行或者比赛,而中国的文化和埃及很相像,够亲切,让我产生想留下来的想法。”塔里克说。
2018年,塔里克向着中国迈出了第一步。彼时,他在中国找到了一家可以签署合约的公司,位于山东日照。这家俱乐部的硬件条件很不错,有52个球场,他在这里过了“充实且安静的两年”。
两年时光一闪而过,受疫情影响,他曾回到埃及。但结婚后,他和妻子一直都在等一个机会,一个回到中国的机会。
2023年初,他和妻子终于一起来到了北京。又一次回到中国后,塔里克雄心勃勃。他迅速创办了自己的网球学院,并担任主教练。如今,他的学院,有超过40名不同级别的学员,同时拥有了5名教练组成的教学队伍。这些教练都是来自埃及的网球选手,并在国际性赛事中取得过一定成绩。
“在各类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是学员们最初开始了解我和团队的方式。”塔里克认为,他是用信任和沟通搭建自己在中国网球教育的“金字塔”——顶部是球员,左下角是教练,右下角是学员父母。塔里克说,“如果学员有天赋,愿意努力,具有比赛的热情,他们的父母也支持鼓励,再加上教练员能因材施教,那么他将会进步很快。”
在球场上,塔里克会要求孩子的,父母不插手教学安排,在现场观看后可以提出想法;待比赛结束后,他会再与孩子的父母一起探讨、商议,“比如孩子是否适合参与更大规模的国际赛事”。他告诉孩子和他们的父母,这项运动需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量体裁衣”,学员的训练都会依据个人差异设置,具体到课程频率、休息阶段、赛事准备、事后调整等。
教学过程中,塔里克也很关注学员们心态的变化以及和学员父母的沟通。“当我和家长一样用心关注他们的孩子,家长们也都感觉到安心。”两年多的在京执教经验,让塔里克对网球学院的教学和经营有着足够的信心。
塔里克头脑里清晰地规划着自己在北京的网球教育事业:“我的短期目标是让我的球员在当地赢得很多比赛,然后在欧洲等地参加国际比赛;长期目标是为自己的学院开设更多的分支机构。”
塔里克说,目前他在北京已经有五个可供训练的场馆。
“在北京找到了新的自己”
如今,塔里克每天骑着自己的电动车驰行20多公里,从一个训练地点到另一个。他似乎有无限的精力,为自己的目标奔波着。
“两个月前,我和我的学员们一起前往法国和西班牙。当地的人都很欢迎我们,他们问了很多关于中国球员、中国文化的问题。”塔里克说,当地的民众充满好奇,因为他们知道,网球在中国的潜力。塔里克觉得,自己也在这片熟悉又陌生的土地上,看到了网球更为广阔的前景。
“我发现相对埃及的球员,自己所接触的中国青少年们在心态上更加松弛。在埃及,由于网球运动的培育成本高,大多数父母希望孩子能赢得比赛,所以会给孩子不小的压力。”
塔里克说,中国的许多家长让孩子学习网球,并不是非得要孩子走上职业网球的道路,他们更希望能让孩子培养爱好,或者拥有一项体育特长。
塔里克认为,网球这项运动被视为一种健康的、积极的运动,需要一种更加松弛和良好的心态去参与,享受拼搏的过程。“松弛感不是躺平,而是一种在充分准备和高度自信的基础上展现出的从容与淡定,实力和自信是支撑这种松弛感的底气。”塔里克说。
塔里克认为,作为竞技运动,网球运动还能够培养人的意志品质。在比赛中,运动员需要面对对手的实力、自身状态的波动、观众的干扰等,这都需要他们保持冷静和专注,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塔里克用心地鼓励着他身边有潜能的孩子组建球队,走向国际舞台。“我需要为他们争取更多机会,不论是赛事的数量、质量,还是各类的训练经验,让有潜能的学员去接触更高水平的球员,让他们看到更大的世界。”
“在北京,和他们在一起,让我找到了新的自己。”塔里克说。“我觉得中国的网球发展潜力比其他国家更大,中国的文化也不可或缺。”塔里克说,郑钦文与王雅繁争夺澳网8强资格的比赛日,被澳网组委会和当地媒体定义为“中国日”。她们在赛后用中国人特有的自信和笑容,展示出中国网球的“精神文明”。
塔里克觉得,中国网球取得的长足进步,将为世界网球的发展贡献独特的“中国价值”。
一家四口定居北京 希望女儿学中文
除了工作,塔里克的家人也开始融入北京这座国际化都市。塔里克的大女儿已经两岁零九个月,而他的二女儿则是在埃及出生的。现在,他们一家四口定居在了北京。塔里克的大女儿快到申请幼儿园的年龄了,她渴望有更多的朋友。塔里克的妻子正和他商量,看是否要把女儿送到国际学校还是中文学校。
塔里克说,有一点是肯定的,他希望女儿能学习中文。“因为我不太会讲中文,我希望她从这个年龄开始学中文,学会了以后还可以教我。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够通晓阿拉伯语、英语以及中文。”塔里克说,“如果有可能,我还希望两个女儿留在中国,成为新北京人。”
谈及妻子,塔里克的目光变得更加柔和。他说,由于照顾孩子和适应中国生活,妻子目前在中国并没有找工作。在埃及时,她是一名美术老师。塔里克希望,等孩子们都进入学校后,妻子能有精力继续她热爱和擅长的事业。
塔里克喜欢中餐和比较辛辣的食物,闲暇之余去过中国的广州、青岛、上海旅行,他觉得“中国的景色堪比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希望带家人一起探索中国的河山”。
语言也不再是一个大麻烦。当初来中国第一天的迷茫和狼狈,塔里克觉得基本不会重演了。他已经学会使用所有必要的中文软件,包括地图、社交平台等等,和学生与家长的交流也没有问题。虽然塔里克还不会说几句中文,他的有些学生也不太会说英语,但教学交流不成问题。必要时,塔里克会向这些学生家长寻求帮助,或者使用翻译软件。
在中国的两年,塔里克在中秋节时开始学会“吃月饼”,过春节时知道了“过年好”,一家人开始熟悉了属于中国的生活节奏。
而在“十一”假期期间,他购买了中国网球公开赛的门票,像普通球迷一样,在中网精彩激烈的赛事中,欢度中国的国庆节日。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