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试卷中的科技元素
时间:2025-06-13 15:40:44来源:科技日报
编者按 2025年高考落下帷幕,然而对于广大考生而言,人生新征程才刚刚拉开序幕。本报推出专题策划,深入解析高考试卷里的科技元素,感受科技魅力;分享院士的高考故事,汲取奋进力量;送上实用小贴士,助考生规划假期生活。

6月10日,2025年高考正式落下帷幕。

过去4天里,高考试卷频频登上热搜。科技日报记者整理发现,和往年一样,今年的试题中同样出现不少科技元素。

英语阅读介绍中国学者的科研发现,物理试题展示我国的“世界首个”,语文试卷以“令人惊艳”的方式应对人工智能热潮……前沿科技和人文关怀融合,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并重,在强调基础能力的同时,试题还注重情境设计,加强对创新能力的考查。

中国方案彰显责任担当

科学界约定俗成地把5毫米以下的塑料称为“微塑料”。如今,它已经无处不在。

2021年,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环境科学家阿尔伯特·库尔曼斯发表论文称,儿童和成人每天可能摄入10到10万颗微塑料颗粒。在最严重的情况下,人体一年摄入的微塑料总量大概相当于一张信用卡的重量。

此次高考英语全国一卷阅读D篇聚焦微塑料污染这一全球性环境问题,特别介绍中国科研人员提出的解决方案。这不仅展现了中国科学家解决现实问题的务实精神和责任担当,也传递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方案。

这项研究听起来其实并不复杂。2024年2月,广州医科大学教授李战军和暨南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曾永平在《环境科学与技术快报》期刊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团队发现,把水烧开后再简单过滤,就可能除去高达84%的微塑料。

这是因为水在煮沸、冷却后,其中的碳酸钙会变成固态,而这些固态碳酸钙颗粒的沉降过程会把水中的微塑料一起“打包带走”。

研究还根据全球不同地区的水质和饮水习惯,比较了67个不同大洲地区的成人和儿童饮用开水和自来水时摄入的微塑料量。他们发现,每天通过烧开水摄入的微塑料量比通过自来水摄入的微塑料量少2—5倍。

于是,研究给出了减少饮水中微塑料摄入的简单有效的建议——把水煮开再喝。

其实,如果留心的话你会发现,几乎每隔几天,朋友圈上就会出现关于微塑料的各种“提醒”。关于微塑料危害的论文、研究已经越来越多,人类似乎生活在巨大的微塑料威胁中。

专家告诉记者,微塑料是一个需要长期监测、多维评估的全球性议题,不必急着为微塑料过度恐慌。不过,从源头减少微塑料污染确实是必要的,公众应当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积极参与垃圾分类,践行更为环保的生活方式。

大国重器激发民族自信

生产生活中随处可见物理原理的实际运用,大到国家重器,小到生活实际。2025年高考物理全国卷中,出现了两个大家或许已经听说过的科技成就——CR450动车组和“天都一号”卫星。

CR450动车组是全球最快的高铁列车动车组,它最大的创新突破是列车以时速400公里运行时,噪声、能耗、制动距离等指标与复兴号时速350公里运行时相当。

提速50公里,同时关键性能指标不“衰减”,这意味着CR450动车组要更节能、更轻盈、更静谧、更智能。

目前,CR450动车组完成了样车设计并成功下线,正在进行一系列科学试验和性能验证,为动车组早日投入商业运营创造条件。

“天都一号”“天都二号”是深空探测实验室的首发星,于2024年3月发射升空,进入24小时环月大椭圆冻结轨道,其核心任务是验证未来地月通导综合星座系统建设中的通信导航新技术。

今年4月26日至27日,“天都一号”卫星成功完成白天强光干扰条件下的地月空间激光测距技术试验,在国际上首次打破了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仅能在夜晚作业的时间限制,标志着我国在深空轨道精密测量领域取得技术新突破。

今年5月22日,“天都一号”在近地点成功实施关键变轨操作,顺利完成从地月往返轨道向地月空间3∶1共振轨道的精准转换。

科技成就融入试卷,引导学生理解物理学基本原理在科技前沿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展现了我国航天领域的伟大成就,增强科技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树立科技报国的远大志向。

AI时代考察思维和提问能力

2025年高考语文全国一卷阅读Ⅰ的材料节选自《花经》。它是一篇花木栽培技术方法的科普文章。

阅读材料以一问一答的形式,详细告诉考生怎么做能让植物枝叶茁发、花果丰饶。

农作物幼苗如何顺利成活?首先是得品相好,再就是得科学种植。种植时天气要晴朗,气温要适合,要深耕土壤,使其疏松透气,这样植物根系才可以呼吸;之后要适量灌溉,让根、水和土自然协调……

阅读题的第4小题要求考生根据行文逻辑提出一个可能的问题。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专家指出,试题的选材和设问在人工智能时代具有特殊意义,引导广大青少年思考:为获得高质量的回答应该如何提问?为高效获取信息应该如何层层递进、逐步深入地设计问题?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认为,这背后体现的是系统思维、逻辑思维。他告诉记者,考前很多人都猜测会考人工智能相关话题,“但绝没有想到是这样考”。这启发大家,人工智能时代,要学会问问题,只有提出高质量的问题,才有高质量的回答。

“试卷虽然没有提一个字的人工智能,但多处是人工智能,它在教学生如何运用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去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陈志文说,这是把人工智能嵌入考题,考语文的本真。他强调,语文的本质核心就是思维,是思想与认知的表达。“今年的命题在这方面与时俱进,让我惊艳。”陈志文感叹。

标签:

生活指南
  • AI时代如何应对网络安全问题?“体系”成关键词

    在6月5日举行的2025北京网络安全大会上,体系这个关键词被频繁提及

  • 从经贸共舞到产业互链 中东欧博览会释放多重“开放信号”

    伴随着斯洛伐克乐队悠扬的歌声,保加利亚民族歌舞团舞者翩翩起舞。

  • 外籍留学生强闯南京火车站安检?官方:谣言!疑似AI生成

    据南京网络辟谣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有采果人洁洁来啦边城谜事在

  • 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3%

    国家税务总局5月14日发布的最新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企

  • 吉林油田“埋碳”近400万吨 CCUS技术实现海外创效

    在位于吉林省松原市的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公司黑46区块,从长岭天然气

  • 乘用车智能化迎来发展新阶段

     加强安全培训、发出联合安全倡议、推进技术研发……近期,车

  • 第十三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开幕

    4月9日,第十三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在深圳开幕。本届展会以科技引

  • 中国西北最大进口保税商品展销综合体落户银川

    3月14日,记者在位于宁夏银川市金凤区阅彩城商圈的中欧班列进口保税

  • 超燃!全球经济竞技场上的中国名场面,Next level!

    【编者按】机器人又刷屏!近日,深圳人形机器人完成全球首例前空翻

  • 专家:三种情况需做胃肠镜

    中新网2月17日电 国家卫生健康委2月1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

  • 百年造化大集:“味蕾游”“集市游”中守望东北乡韵

    逛大集,买年货,是东北人必不可少的春节仪式。走进沈阳市于洪区的

  • 单板滑雪障碍追逐世界杯北大湖站:加拿大英国选手各揽“双冠”

    中新社吉林2月2日电 (记者 石洪宇)2024—2025赛季国际雪联单板滑

  • 长沙机场 T3 航站楼 A 指廊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从湖南机场集团获悉,近日,长沙机场T3航站楼A指廊主体结构顺利封顶

  • 通州区:暖心助残,让爱无碍

    12月18日,一场以弘扬志愿精神 情暖助残之路为主题的关爱残疾人志

  • 抢滩新蓝海车企跨界布局机器人赛道

    近日,比亚迪具身智能研究团队的一则招聘信息引发市场广泛关注。据

  • 通信行业需求复苏景气提升

     受益于AI应用不断发展,国内外投入持续加码,今年前三季度,

  • 民生
    • 浙商共话科技赋能绿色发展 添彩“两山”蓝图

    • “海棠经济”点燃天津春日消费热潮

    • 2月26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732元 下调6个基点

    • 斯诺克世界公开赛:丁俊晖等7名中国选手晋级32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