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结塑料污染,中国在行动!
时间:2025-06-07 11:29:27来源:科技日报
编者按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主题为“终结塑料污染”。我国在全世界减少塑料污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多年来,我国从生产、使用、回收、处置、清理等各个环节持续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塑料废弃物的环境污染得到有效遏制。本报推出特别策划,讲述我国塑料污染治理的方法、经验,展示美丽中国建设的成效与进展。

去超市买菜,尽量用自己带的布袋子,而不用塑料袋;喝奶茶等饮料,用纸吸管或不用塑料吸管;在生活垃圾分类时,把矿泉水瓶等塑料制品单独分出,投放到“可回收”垃圾桶内……目前,我国公众为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付出了很多努力和行动。

同济大学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合成树脂协会塑料循环利用协会会长杜欢政教授说,在塑料污染治理领域,我国已形成“法律—政策—标准”三位一体的治理体系。近年来,我国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等文件,并将塑料污染治理范围从零售餐饮扩展至电商、外卖等新兴领域,建立全链条管理网络。

针对塑料污染治理,我国部分地区进行创新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比如上海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要求企业承担包装物回收义务,试点企业包装减量率达20%;海南试点全域禁塑,构建“法规+标准+替代产品+回收体系”闭环模式,替代产品认证企业超过80家,生物降解塑料供应链初步形成。

快递和外卖业是污染主要来源

塑料污染问题已逐渐成为仅次于气候变化的全球第二大焦点环境问题。

资料显示,全球每年约有800万吨塑料进入海洋,对海洋生物造成极大危害。塑料垃圾在海洋中会分解成微塑料,释放出双酚A(BPA)等有害物质,进一步污染海洋生态环境;塑料渔网会缠绕海龟等海洋生物,致其死亡;塑料垃圾覆盖海底,会破坏珊瑚礁等生物的栖息地,影响生物多样性。在农业领域,塑料地膜和包装材料的使用,虽然提高了农作物产量,但也带来土壤污染等问题。

当前,我国塑料污染形势也不容乐观。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废塑料产生量约为6200万吨,其中回收量约为1900万吨,较2022年增加100万吨,同比增加5.6%。但是废塑料回收率依然较低,仅为30%左右,废塑料回收及再生利用市场还存在广阔发展空间。

杜欢政说,快递和外卖行业是我国主要塑料污染源之一。据某外卖平台数据,该平台一年有170亿份外卖订单,近70%使用塑料餐盒,产生160万吨塑料垃圾。

青合循环经济与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蒋南青表示,塑料最大的用途是包装,其次是建筑材料和纺织。因此,对于电商平台而言,产品二次包装问题不容忽视。电商平台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在使用者和服务提供商之间形成一个闭环,通过共享或租赁模式减少塑料等包装材料的使用,并将使用过的包装材料送回到循环再利用闭环体系中,而不是让这些塑料包装材料作为废弃物进入到环境中。

新技术推动形成良性循环

杜欢政说,当前,我国塑料化学回收技术已取得重大突破。

今年1月,广东东粤化学科技有限公司20万吨/年混合废塑料资源化综合利用示范项目进入生产阶段。广东东粤化学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一步法”混合废塑料深度催化裂解技术,可直接将农膜、包装袋等混合废塑料制成高附加值的化工原料,如丙烯、乙烯、丁烯和混合芳烃等,而且实现资源化综合利用全过程无氯污染、超低能耗。

该公司科研负责人张金庆博士说,以往的废塑料化学回收工艺大部分都是“两步法”,流程长、损失大,而“一步法”缩短了流程,投资小、附加值高,且绿色环保。

据测算,每回收1公斤废塑料,可减少1公斤固体废弃物填埋量或焚烧量,并产出相当于3公斤原油裂解的化工原料。

数字化技术也大幅提升了塑料污染治理和再利用效率。

傍晚退潮时分,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黄礁岛的海滩上出现了随海水而来的塑料瓶,身穿蓝色马甲的74岁渔民陈夏芳赶紧上前,用夹子一个个捡起来装进回收袋,戴在胸前的GPS摄像头完整记录下捡拾过程和位置。陈夏芳等渔民把捡来的塑料瓶,送到附近的“小蓝之家”——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新模式“蓝色循环”项目中的海洋塑料废弃物收集储存站点。

接下来,这些塑料瓶等塑料垃圾经压缩后会被送到再生企业,经深度清洗后熔融造粒。造粒后的成品塑料粒子可用于包装材料、工业制造、服装家纺等领域。

在区块链、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加持下,这些海洋塑料垃圾实现了“从海洋到货架”的全过程可视化追溯,变得“来路清晰”。随后海洋塑料再生粒子被注重环保减碳的国际头部企业,以高出传统再生塑料的价格采购。高值利用的收益,将反哺给源头收集海洋塑料的民众,让渔民有钱赚、企业有动力,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由此进入可持续的良性循环。

2023年,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新模式“蓝色循环”项目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地球卫士奖”,为解决海洋塑料污染治理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公众参与“减塑”有多种路径

在塑料污染治理过程中,公众参与是极其重要的一环。蒋南青解释道,塑料本身是可回收再利用的,但如果消费者不把使用后的塑料送回的话,塑料回收再利用的链条就无法实现闭环。

杜欢政说,公众参与塑料污染治理有多种路径。在日常生活中,公众可以通过“源头减量+绿色消费”减少塑料消费,比如,自备可重复使用的布袋、水杯、餐具等,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使用;支持环保认证产品,如购买含30%再生塑料的服装,或使用可降解包装商品,倒逼塑料产业链转型。

社区可通过举办知识讲座等互动活动,提升公众“减塑”意识;发放《家庭减塑指南》,引导居民从日常消费端减少塑料的产生;配合相关企业完善社区回收设施,建立塑料分类、资源化综合利用体系。

公众还可以通过线上政务平台、社交媒体等渠道提出“减塑”建议,或通过举报违规生产销售不可降解塑料制品、抵制含塑料微珠的洗护产品等方式,参与“减塑”和强化监督。

标签:

生活指南
  • AI时代如何应对网络安全问题?“体系”成关键词

    在6月5日举行的2025北京网络安全大会上,体系这个关键词被频繁提及

  • 从经贸共舞到产业互链 中东欧博览会释放多重“开放信号”

    伴随着斯洛伐克乐队悠扬的歌声,保加利亚民族歌舞团舞者翩翩起舞。

  • 外籍留学生强闯南京火车站安检?官方:谣言!疑似AI生成

    据南京网络辟谣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有采果人洁洁来啦边城谜事在

  • 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3%

    国家税务总局5月14日发布的最新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4月份,全国企

  • 吉林油田“埋碳”近400万吨 CCUS技术实现海外创效

    在位于吉林省松原市的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公司黑46区块,从长岭天然气

  • 乘用车智能化迎来发展新阶段

     加强安全培训、发出联合安全倡议、推进技术研发……近期,车

  • 第十三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开幕

    4月9日,第十三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在深圳开幕。本届展会以科技引

  • 中国西北最大进口保税商品展销综合体落户银川

    3月14日,记者在位于宁夏银川市金凤区阅彩城商圈的中欧班列进口保税

  • 超燃!全球经济竞技场上的中国名场面,Next level!

    【编者按】机器人又刷屏!近日,深圳人形机器人完成全球首例前空翻

  • 专家:三种情况需做胃肠镜

    中新网2月17日电 国家卫生健康委2月1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时令

  • 百年造化大集:“味蕾游”“集市游”中守望东北乡韵

    逛大集,买年货,是东北人必不可少的春节仪式。走进沈阳市于洪区的

  • 单板滑雪障碍追逐世界杯北大湖站:加拿大英国选手各揽“双冠”

    中新社吉林2月2日电 (记者 石洪宇)2024—2025赛季国际雪联单板滑

  • 长沙机场 T3 航站楼 A 指廊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从湖南机场集团获悉,近日,长沙机场T3航站楼A指廊主体结构顺利封顶

  • 通州区:暖心助残,让爱无碍

    12月18日,一场以弘扬志愿精神 情暖助残之路为主题的关爱残疾人志

  • 抢滩新蓝海车企跨界布局机器人赛道

    近日,比亚迪具身智能研究团队的一则招聘信息引发市场广泛关注。据

  • 通信行业需求复苏景气提升

     受益于AI应用不断发展,国内外投入持续加码,今年前三季度,

  • 民生
    • 浙商共话科技赋能绿色发展 添彩“两山”蓝图

    • “海棠经济”点燃天津春日消费热潮

    • 2月26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732元 下调6个基点

    • 斯诺克世界公开赛:丁俊晖等7名中国选手晋级32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