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报道(记者吴博峰)在电动化席卷汽车市场的背景下,处于整个汽车消费产业链下游的汽车经销商,感受到了不同往日的氛围。
8月16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2023年上半年全国汽车经销商生存状况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受汽车市场外部环境、汽车消费需求恢复缓慢、终端交易价格持续下探等多重因素影响,导致汽车经销商经营压力持续加剧,上半年经销商总体满意度得分为73.1分,是2013年以来的最低值。
据悉,这是对百余家遍布全国各地的汽车经销商进行调查得出的结论。那么,是何种原因导致这一现象发生?未来汽车经销商又将从何出发满足消费市场需求?
(资料图片)
经销商亏损面扩大
目前,汽车市场各方感受到了非比寻常的压力。汽车市场销量呈较大幅度波动、主流合资车企市场表现出现集体式下滑、多家车企纷纷宣布退出……
作为主机厂向消费市场提供汽车销售、售后服务的重要平台,汽车经销商是消费者和厂家之间沟通的情感纽带。而随着车市竞争日益激烈,汽车经销商如不少车企一样,面临着生存难题。
《报告》显示,由于部分车企市场表现不佳,将压力传导至经销商领域,2023年上半年经销商亏损的比例为50.3%,盈利的比例35.2%,持平的比例为14.5%。经过对比发现,亏损面处于近年的高位。
究其原因,与去年6月份开始实施的购置税减半政策在去年年底退出,致使部分消费需求提前透支,进而影响了今年上半年汽车市场有关。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今年上半年,多重因素引发多起大规模大幅度的新车降价,覆盖新能源车和传统燃油车,新车价格体系的混乱,一定程度上削减了经销商本已微薄的利润。此外,人员流失、运营成本及费用增加、客流量减少,线索转化成本提升等因素,使经销商运营压力增加。
具体来看,豪华和进口品牌整体盈利情况较好,约33%的经销商亏损,近半的经销商实现盈利。而合资品牌及自主品牌的亏损经销商占比分别为51.3%和48%,盈亏出现近乎五五开的局面。
郎学红认为,2023年上半年的汽车市场仍处于恢复期,车企过高的年度销量目标导致汽车市场供需失衡,叠加多重因素引发规模性新车降价,使得消费者持币观望情绪浓厚,抑制了消费需求的释放。
在此背景下,完成半年度销量目标的经销商占比为24.9%,56.9%经销商完成了任务指标的八成以上。其中,豪华及进口品牌经销商目标完成情况较好,32.4%经销商完成年度销售目标。
调查结果显示,经销商对厂家搭售滞销车型、市场秩序、库存管理,及厂家区域营销和区域管理方面的满意度较低,对于售后支持、销售培训和厂家人员的满意度得分较高。
售后服务水平决定4S店生命力
随着我国车市发展愈加成熟,国内汽车市场已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加速演变。由于市场发展阶段的不同,新车销售利润持续下滑是最为明显的变化。
在经销商利润结构中,新车销售利润占比大幅下滑,由2022年底的19.7%大幅下滑至4.9%,可见新车销售在上半年的经营压力之大。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表示,汽车市场疲软,新车价格混乱,尤其是对燃油车市场产生了更为严重的影响。换句话说,汽车经销商销售新车越来越不赚钱。
“虽然车市稳步增长,但今年的汽车市场是我从业以来感到压力最大的一年。车市价格战以及多家车企采用全国统一销售价格体系,使现在的新车价格越来越透明,为了促进汽车销售,每家店都对意向用户给出了相对底价。”有着多年某自主品牌汽车销售经历的冯启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车毛利率的下滑意味着销售顾问的薪水有较大幅度下降,多位同事已在今年相继离职。
记者从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获悉,自2020年以来,每年国内汽车4S店退网数量均达千家以上,近3年累计退网的4S店达5000余家。
与经销商新车毛利率出现下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二手车毛利率及售后毛利率则呈现小幅上升。数据显示,汽车经销商整体利润结构从去年不及五成上升至55.4%,表明汽车经销商有超过五成利润来源于售后服务领域。
理论上,如此重要的利润来源,应该成为汽车经销商紧紧抓住的部分。但实际情况是,近年来国内各地有关车辆久修不好的事件时有发生。中国消费者协会不久前发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汽车投诉情况专题报告》发现,维修保养等售后服务体验不佳,问题包括多次维修仍不能正常使用等。
比如,2021年6月,消费者黄女士在欧利行4S店购买了一辆型号为M1D46B1R的玛莎拉蒂汽车目前已行驶3万公里,但其间多次发生故障,先后维修4次也未彻底解决车辆故障。今年5月,福建省福州市消委会对欧利行4S店进行约谈劝谕,并向玛莎拉蒂总部发函,对“三包”有关问题展开调查。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助理罗磊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维修质量是汽车售后服务的重要问题。在故障排除的过程中,汽车经销商服务人员没有找到症结。发动机熄火,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比如电瓶的问题、活塞等故障,如果维修人员没找到关键症结,只是看上去修好了,很有可能就会引起消费者的不满。特别是保修期之外的车辆维修,消费者不满程度会增加。消费者去一趟花了钱没修好,就意味着要再花一次钱。“提高维修服务质量,包括提高人员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他说道。
汽车售后服务是汽车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售后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和购买意愿,也影响着汽车品牌的形象和口碑。
新能源专业人才稀缺
我国新能源车市场经过近15年发展,很多品牌尤其是自主品牌,以独立的新能源品牌将产品矩阵进一步细分,进行市场开拓。
调查显示,这种方式虽然强化消费者认知,有利于市场拓展,但独立建网增加经销商投入,初期产品少销量低,难以支撑网络盈利。更为关键的是,迅猛增长的新能源车保有量,使新能源领域专业人才缺口问题日益突出。
美孚1号车养护北京市西城区某汽车服务中心维修人员薛宁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新能源车待能量回收制动功能将部分减少制动系统的更换频次,加上省去机油、机滤等保养项目,新能源车的保养单价下降近五成,这会促使汽车售后服务商更倾向于传统维修领域。
维修利润下降,势必影响相关从业者的收入水平,进而导致整体汽车售后服务市场对新能源车的态度并不积极。工信部发布《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显示,到2025年,节能与新能源车人才总量预计达到120万人,但人才缺口预计可达103万人。其中,新能源车维修领域将面临80%到人才空白。这意味着,在未来几年内,新能源汽修人才将成为市场上比较紧缺的资源。
据悉,目前新能源车维修人才短缺主要体现集中在电池检测及维护技工短缺、充电桩故障维修技工短缺、大数据分析工程师短缺等三个层面。其中,电池检测及维护技工短缺颇消费市场关注。
众所周知,传统汽车等维修技工无法满足电动车电气化检测、维护维修的需求。据了解,新能源车相对于传统燃油车,使用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电池相关数据,但能够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的专业人才寥寥。
薛宁表示,今年以来店里最要紧的工作就是招聘电动化专业维修技师,但前来应聘的人很少。“汽车市场转型发展,维修店也得同频发展才能不被市场所抛弃。如果说只涉及传统燃油车领域,我对自己店的售后服务能力充满信心,但新能源车需要专业领域的人,这对于任何一家店而言都并非易事。”他直言不讳。
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士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造成上述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相关培训滞后于市场的发展速度。目前虽然市场各方加大了对电动化领域的技术投入,但很多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机制和侧重依然是传统燃油车,叠加新能源车高频率的更新迭代速度,使新能源车维修门槛变高,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才能拥有处理和解决故障的能力。
在业内人士看来,如何在巨大的人才需求缺口和具有竞争力的工资面前寻找到平衡点,是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
目前汽车市场各方都在努力推动市场回暖。地方政府补贴、厂家支持等众多促销费措施,在需求消费端体现出较强的拉动作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表示,随着各方面促销费政策的落地实施,需及时了解汽车流通行业状况,从而推动汽车市场健康发展。
标签: